服务热线

0536-4641180
网站导航
行业动态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动态

QPQ氮化盐处理后的工件表面硬度如何?

时间:2025-08-18 08:30:33 点击次数:
QPQ 氮化盐处理后的工件表面硬度显著提升,这是其核心性能优势之一,主要源于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氮化层(尤其是化合物层)的强化作用。具体特点和影响因素如下:

一、表面硬度的核心来源:氮化层的结构与强化机制

QPQ 处理后,工件表面形成的氮化层是硬度提升的关键,其由两层结构组成:


  1. 外层化合物层(白亮层)
    • 低碳钢 / 铸铁:500-800HV;
    • 中高碳钢 / 合金钢(如 45 钢、40Cr):800-1100HV;
    • 含 Cr、Mo 等合金元素的钢材(如不锈钢、模具钢):1000-1200HV。
    • 主要由铁的氮化物(如 Fe₄N、Fe₂N、Fe₃N 等)组成,厚度通常为 5-20μm(根据材料和工艺参数调整)。
    • 氮化物属于高硬度脆性相,硬度可达500-1200HV(维氏硬度),具体数值因材料而异:
  2. 内层扩散层
    • 氮原子扩散进入基体形成的固溶体层,厚度通常为 10-100μm。
    • 扩散层硬度低于化合物层,但高于基体本身(如 45 钢基体硬度约 200-300HV,扩散层可达 300-600HV),且具有良好的韧性,能为外层化合物层提供支撑,避免脆裂。

二、表面硬度的实际表现:高硬度与耐磨性的协同

QPQ 处理后的表面硬度特点使其在耐磨性应用中表现优异:


  • 高硬度带来高耐磨性:化合物层的高硬度可显著抵抗摩擦磨损,例如在滑动摩擦场景中(如轴承、齿轮),其耐磨性是未处理工件的 5-10 倍,远超普通淬火(硬度约 500-800HV)。
  • 硬度梯度合理:从表面到基体,硬度从 1000HV 左右逐渐过渡到基体硬度,避免了因硬度突变导致的表层剥落(如镀铬层硬度虽高,但与基体结合处易因硬度差过大而脱落)。

三、影响表面硬度的关键因素

  1. 材料成分:合金钢(含 Cr、Mo、Al 等)因易与氮形成稳定氮化物,表面硬度高于普通碳钢;高碳钢因基体含碳量高,氮化物形成更充分,硬度也更高。
  2. 氮化工艺参数
    • 氮化温度(通常 500-580℃):温度过高会导致氮化物晶粒粗大,硬度下降;温度过低则氮原子扩散不足,化合物层薄、硬度低。
    • 氮化时间:适当延长时间可增加化合物层厚度和硬度,但超过临界值后,层内易出现孔隙,硬度反而降低。
  3. 盐浴成分:氮化盐浴中氰酸盐(如 NaCNO)浓度不足会导致氮原子供给不足,影响化合物层形成,硬度偏低;杂质(如碳酸盐、硫酸盐)过多则会干扰反应,降低硬度均匀性。

总结

QPQ 氮化盐处理能使工件表面形成高硬度的氮化层(500-1200HV),且通过合理的硬度梯度设计,兼顾耐磨性与抗剥落能力,适用于需要高硬度、高耐磨性的场景(如机械零件、模具、工具等)。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材料特性和使用需求,优化工艺参数以确保硬度达标且性能稳定。


© CopyRight 2005-2017 anqiuyaxing.com 安丘市亚兴热处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 鲁ICP备2023048256号

地址:0536-4641180 电话:安丘市亚兴热处理有限公司 邮箱:anqiuyaxing@163.com

关注我们